研究中心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中心>>中心动态>>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
来自:         发布日期:2021/11/17   点击量

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主任    冷树青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议》所作的说明,提出坚持系统观念,这在党的中央全会和党的重要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体会议公报再次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如何认识与解读系统观念,特别是深化认识系统观念的学理特征,是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的重点与前沿性问题。然而,学界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研究尚未成为热点,有待加强与深化。毋庸讳言,我们尝试开展这一重大课题研究深感力不从心,但是作为专业从事社会系统学研究的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责任担当促使我们勇于前行,愿抛砖引玉、奉献绵薄之力!为此,借此研讨会机会,我谨汇报一下自己不成熟的学习体会,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界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之学理特征的研究现状

大体说来,学界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学理特征研究,多数学者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框架下解读,这种解读揭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但有待深化提升;亦有学者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发展创新了唯物辩证法,富有启发性,这将有助于深化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基础性与原创性重大创新研究。代表性观点主要包括:

(一多数学者认为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体现,并由此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重要特征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体现

魏宏森强调,“马克思实际上已经论证了系统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是用那时的语言来表述这一切的,他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诸如‘系统观’‘系统方法’这样的表述,但是,这样的表述已经体现在他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之中。”

[1]何毅亭认为,“坚持系统观念,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2]

丁守庆认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其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客观事物不但作为矛盾而存在,而且作为复杂的系统矛盾及其运动而存在。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和方法。”[3]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之鲜明的时空统一性重要特征

何毅亭认为,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内涵,揭示了处理好当下与未来、全局与局部、战略与战术、重点与非重点等重大关系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4]

杜仕菊、程明月认为,系统观念是把握复杂性现象的科学思维方式。掌握系统观念并将其贯穿至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可从三个维度展开:以整体性思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变化,包括国内外“两个大局”和经济社会内部的“常”与“变”;以过程性思维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要义,包括目标之间内在贯通和党的领导作用;以开放性思维预判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包括面向国际的空间开放和面向未来的时间开放。系统观念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焕发的活力必将推动中国发展走向世界。[5]

裴泽庆进一步揭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概括认为,系统观念是一种前瞻性观念,是解决认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联部分合成的有机体,既表现在空间意义上的物理构成,也表现为时间意义上的次序耦合,其内在要求思考问题特别是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时,要注重系统内部与外部、时间与空间、历史与逻辑、经验与规范的关系建构及其转化。系统观念是一种全局性观念,是把握规律、探寻本质和追求真理的内在尺度。注重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上、从要素之间的联系整合上把握事物运动与发展规律,进而对整个系统实现臻于科学化的结构布局、秩序建构和优化组合。系统观念是一种战略性观念,注重从大历史、大逻辑、大战略视角思考系统之间及内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变量交互以及关系转换,包括时间与空间、过程与目标、价值与技术、战略与战术等。系统观念是一种整体性观念,倡导用开放的复杂的系统观点、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体系观察和研究经济社会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主观认识与事物本质的有机统一。6]

值得注意的是,袁久红、许丽,董振华、张恺,裴泽庆,杜仕菊、程明月等学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时空统一性思维。其中有的明确强调,“从本质上看,系统观念的要义正是要求我们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时空领域内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出发,通过其内外部结构要素的有序组合和协同优化,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发力与全面进步”。[7]也有强调坚持系统观念的实践路径的时空性:坚持系统观念,从空间维度看,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必须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从时间维度看,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必须处理好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8]

我们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结构是具有时空统一性的整体结构。时空维度是科学解读与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主线,以及“两个大局”“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四个自信”等等的必然要求,当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重要学理特征,以及认识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等等的内在体现,应予重视。

(二也有学者认为系统观念坚持与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矛盾系统性特征,并进一步提出系统辩证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是唯物辩证法的坚持与发展

李学伟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唯物辩证方法论与系统科学紧密融合的完美例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科学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拓展了一般规律和范畴,将“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控制和反馈”等系统科学的理论与唯物辩证法相融合,为辩证思维和系统科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9]

袁久红、许丽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交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系统观念为统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方法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国内和国际三个方面创造性地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在这一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互动中,又逐渐生成了系统观念统摄下,包括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方法群,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内涵。这是由于,系统观念要求立足整体看世界,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来谋划布局,这就要求加强战略思维。系统观念要求注重系统的内部与外部、时间与空间、历史与逻辑的有机联系与发展变化,这也是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的基本要求。系统观念还强调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优化,从要素之间的联系整合上推进整个系统的秩序建构和优化组合,这在社会历史领域实质上体现为社会系统的稳定有序,这又有赖于治理效能的提升,而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法治思维。系统观念在面对开放的、复杂的外部环境时要求注重系统的风险性原则,充分考虑到各种机遇与挑战,能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10]

需要注意的是,袁久红、许丽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是系统观念统摄下的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群,是指系统观念贯穿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等系列思维中。这种以系统观念为统摄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群,当然可以十分清楚地肯定,习近平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坚持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2.值得重视的是,部分学者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矛盾系统性特征,并进一步着重提出了系统辩证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1)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系统性。曲青山认为,“系统中的关节点就是诸多矛盾中起支配作用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11]

丁守庆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历经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处理社会主要矛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处理社会主要矛盾的主体共建协同体系、制度效能协同体系、方式方法协同体系。”[12]

由此可见,系统与矛盾具有统一性,两者不可分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既是从系统的角度认识矛盾,同时也是从矛盾的角度把握系统,二者内在统一,相互促进。

(2)关于系统辩证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韩庆祥提出,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必须坚持系统辩证法。他认为,“之所以必须坚持系统辩证法,既是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系统本性决定的,也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所面对的问题具有系统性、总体性决定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坚持系统观念是有深意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性特征。其目标是全面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目标系统;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运用新发展理念集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它涉及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发展环境、发展基础、发展空间、发展着力点、发展目的等,这是导引系统;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方略系统;需要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这是保障系统;需要既激发经济创新活力,又保持社会平衡和谐稳定,还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治理系统;需要整合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这是动力系统;需要全面解决并处理好方方面面的矛盾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系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为关键的,是在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相统一,需要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统一起来,需要解决好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需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需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这是应对系统。这些系统彰显出来的是‘全面性’‘总体性’, 即系统性。为此,就必须坚持系统辩证法。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世界多样、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超越线性一元决定论思维方式,确立非线性多元及交互作用的系统论思维方式,即系统辩证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本质特征,即系列重要论述与思想,都是“组团式”出现的。如发展理念论(五大新发展理念)、“两大布局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治理论、强党建设论等,都是“组团式”呈现的,本身就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严密有机的系统整体,需要运用系统辩证法加以理解和把握。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内核,就是系统辩证法。”[13]

鲁品越也提出了与系统辩证法类似的“总体性(系统)辩证法”的概念。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的总体性辩证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而精准地把握了社会总体和各个方面的矛盾及其辩证发展规律,全面体现和发展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辩证法,并将其推向新的理论高度。这是习近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反映。这种用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书写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习近平关于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二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和发展理念与发展目标的思想,三是以“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为总纲的治国理政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它迫切需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目标,全面系统地处理并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体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总体系统辩证法,全面而精准地把握社会总体和各个方面的矛盾及其辩证发展规律,来引领与治理复杂的中国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面临的主要矛盾、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的科学分析,是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深刻体现。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方略体系,是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灵魂,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经纬线,以“八个明确”为基本原则,以十四条基本方略为基本骨架,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目标,以各个领域的系列战略为经络,构成世界治国史上前所未有的多层次治国理政方略体系。[14]

我们认为,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的高度把握习近平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无疑有助于有关习近平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研究的深化与提升。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衔接,提出系统辩证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为深化认识习近平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内涵特征、学理特征及其重大创新提供了逻辑基础或范式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习近平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传承创新。

(三)还有学者提出系统观念的逻辑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王立胜认为,理解系统观念必须将人类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构的角度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马克思提出的社会有机体原理,将唯物主义历史观贯穿于总体性方法论,透析经济社会矛盾运动的总体规律。立足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原理,回归其中介范畴的方法论本质,抓住阶段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建构系统观念的分析框架,透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系统和发展全局,有助于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角度深入理解系统观念的科学性,准确把握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和学术价值,以便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贯彻落实系统观念。[15]

袁久红、许丽也认为,“系统观念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和方法论基础, 这就是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系统观念的科学把握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现代科学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有机结合起来。”[1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主要着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探讨系统观念的思想渊源以及由此进一步揭示其发展创新的脉络,相对于系统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抽象性,层次上相对更加具体清晰;或者说,社会有机体思想是系统辩证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体现。诚然,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之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系统观念研究,亦有待进一步的逻辑展开。

二、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学理特征及其理论创新研究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首次明确强调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与化解矛盾,并肯定了矛盾系统存在与发展的时空统一性与特殊性。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的坚持与发展。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之学理特征的经典表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论述非常丰富,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贯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重大问题,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之学理逻辑最为经典的表述,一是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无论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体阶层以及其需求内容的时空子结构,还是满足人民需要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实条件的时空子结构,都具有典型的矛盾系统时空性特征。诚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系统观念的内涵特征是有待逻辑展开的。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基础或逻辑起点,这一经典表述对于深化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观念以及哲学基础殊为重要。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他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而且,“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7]相对来说,这个表述对于矛盾系统性以及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的揭示更为明确,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系统及其时空统一性问题的首次明确表述。所以这一经典表述对于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的传承创新同样也具有标志性意义。

同时,这一经典表述内容丰富,一是时代背景突出。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实践基础凸显。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三是实践路径明确,这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阐释的。即“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同时,还强调系统观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之一。[18]

(二矛盾系统及其时空统一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重要学理特征

我们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这一经典表述中,“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即从系统观念出发谋划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是将矛盾理解为系统的矛盾,是说矛盾是系统性的存在;同时系统也是矛盾的系统,不能忽视系统的矛盾性。因此,所谓坚持系统观念是具有矛盾内涵的系统观念,亦可以界定为矛盾系统观念。而所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其中“不平衡”一般是指横向城乡与区域发展的空间层次性问题,“不充分”一般是指纵向发展水平的时间阶段性问题。由此可以说,矛盾系统观念是具有时空统一性的矛盾系统观念而且,从“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个定性看,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任何矛盾系统都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矛盾系统,矛盾系统的存在与发展是纵向时间的阶段性与横向空间的一体性的统一。这就是我们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之学理特征的基本依据。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正如汪信砚所强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首先是哲学基础的创新,但学界并没清晰地阐明这种哲学创新何以能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究其原因,学界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的研究范式存在教条主义倾向。人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研究大多是贴标签式的教条主义研究范式,其关注的重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何种原理或观点。同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的零散研究和碎片化理解,是前述贴标签式研究范式的必然。[19]

因此,我们认为,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学理特征的研究,应充分借鉴学界有关研究成果,如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之系统辩证法的提出,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以及矛盾系统及其时空统一性论述相衔接,由此深化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学理特征及其重大创新。同时,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学理特征与思想特色,也将有助于突破贴标签式的教条主义研究范式,深化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系统辩证法的哲学基础,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因此,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经典表述,是否可以尝试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具有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特征。矛盾系统性以及矛盾系统的时空统一性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具有重要基础性与原创性创新的学理特征,这一学理特征赋予马克思主义矛盾系统及其时空统一性思想新的内涵,传承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内涵特征的矛盾系统及其时空统一性的基础性与原创性创新

1.学界有关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系统性以及社会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社会矛盾存在与发展的系统性以及矛盾系统的时空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应有之义。这是我们深化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学理逻辑研究,揭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重大基础性与原创性创新的立足点、出发点。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矛盾系统性以及社会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关于社会矛盾系统性以及社会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的明确表述,但在他们的有关著述中,内在隐含或本质具有社会矛盾系统性以及社会矛盾时空统一性的表述非常丰富。例如,关于生产力的系统性,马克思指出:“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20]关于生产关系的系统性,把生产关系当作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独立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随着分配的变动,例如,随着资本的积聚,随着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等,生产也就发生变动。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21]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系统性及其时空性问题早为学界所关注。刘奔、俞吾金等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人类实践的时空本体性、脑体分工的时空阶级性、三大社会形态的时空演进。[22]

汪文甫认为,马克思既指明了人类社会是由一系列的矛盾关系(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社会存在和人们的意识的矛盾关系,生产方式同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三者的矛盾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中的诸因素同上层建筑中诸因素相互发生的矛盾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而庞大的矛盾系统,又指明这一矛盾系统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根本矛盾制约和推动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而不断运动的过程。[23]

吕锐锋认为,《资本论》是应用矛盾系统方法的典范。《资本论》从商品矛盾的胚芽中萌发出商品的矛盾群,这一矛盾群不断展开,逐步演化,构成了从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样一个逻辑链条,其中的每个环节都交织着一个矛盾群,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诸范畴是这些矛盾群的中心范畴。《资本论》从第一卷分析商品的矛盾开始,到第三卷分析阶级的矛盾为止,展现了一个“矛盾—矛盾群—矛盾体系”的运动过程。《资本论》所揭示的矛盾、矛盾群,马克思引出了一个总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日益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这样,《资本论》就展示了一幅矛盾辩证法的图景:从简单矛盾的辩证运动中产生矛盾群,从矛盾群的辩证运动中产生矛盾体系。[24]

(2)毛泽东关于矛盾系统性以及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的坚持与发展

有关毛泽东关于矛盾系统性以及时空统一性思想亦早为学界所关注,并且明确提出了矛盾系统论的解读,富有启发性。

汪文甫认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对“矛盾系统”观在理论上进行了重大发挥。例如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实际上就是“矛盾系统”分析法。他从当时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着的整体结构出发,既从纵的方面分析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各个阶级的经济地位、各个阶级的政治态度,又从横的方面分析了它们的阶级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从矛盾的总体上,确定了我们党的正确的路线。《矛盾论》中,第一次明确阐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全面地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内因与外因(即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与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关于“矛盾系统”的一系列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矛盾论”也可以说是“矛盾系统论”。[25]郭赤婴认为,“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巨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他继承并发展了马恩列斯等经典作家关于矛盾规律的理论,通过科学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全面论述了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思想和科学的矛盾分析法,从更深广的哲学意义上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律和矛盾分析法提升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形成了矛盾系统论的思想”。[26]

雷念曾、刘粤生运用系统演化的规律进一步概括毛泽东的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思想。他认为,毛泽东是以中国这样一个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是世界各种矛盾的焦点为研究对象的,并以矛盾总体的概念科学地表述了辩证的系统思想。当把构成物质系统的各个部分或要素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对立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也就更能把握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成为动态图景的完整形式。综观毛泽东矛盾特殊性原理,正是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矛盾系统重演律、矛盾系统层次突变律与矛盾结构协同律三个方面把握系统演化的规律性。矛盾特殊性原理强调,认识事物须从矛盾的普遍性出发,把认识的对象视为矛盾的系统,而认识过程就是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各个矛盾以及各个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然后,才能把握矛盾总体的特殊性。毛泽东从时空两方面指明矛盾特殊性。从空间结构上看,在一个矛盾总体中各个矛盾不同,矛盾的各个方面不同,必须具体分析。从时间结构看,矛盾表现为阶段的特殊性,也必须具体分析。由于各方面的矛盾重演总体矛盾,各阶段矛盾重演总过程矛盾。因此,在具体地分析各方面矛盾和各阶段矛盾的特殊性时,总体矛盾的特殊性也就得到了具体说明。[27]

2.矛盾系统及其时空统一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的重要特征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的观点是习近平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习近平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传承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对社会矛盾系统及其时空统一性作出经典论述的,世界历史理论当是其中之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正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系统的全球化时空性结构更替,具有社会矛盾系统(多元性、层次性、整体性与开放性时空统一性的深刻内涵。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历史理论。列宁立足世界历史的新阶段,创造性地阐释了帝国主义矛盾以及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空不平衡结构,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胜利的新结论,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世界历史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毛泽东论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空多元性以及革命道路的时空民族性,由此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诚然,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系统观念较突出意识形态的阶级与革命的时间性,特别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淡化了民族国家的空间不平衡性与主权性。但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系统及其时空统一性思想传承发展中的问题。毋庸置疑,世界历史已经走向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归宿。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亦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中国化的必然,特别是在世界历史矛盾系统之民族国家矛盾系统的时空层次上,揭示出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社会矛盾系统的时空特殊性与独立性。在世界历史矛盾系统的新的时空演进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创新性回答。

学界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是系统辩证法。所谓系统辩证法,既可以理解为系统的辩证法,也可以理解为系统化的辩证法。学界提出的系统辩证法大体是指后者,即是从系统观念的角度认识全面、联系与发展的客观世界。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系统观念的角度认识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矛盾系统观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那么,这里所谓的矛盾系统观念与系统辩证法存在何种关系?我们觉得,系统辩证法是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而言,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的高度提出系统辩证法的,这是哲学层次的整体性抽象。而我们探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学理特征。这样,是不是可以将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理解成系统辩证法的逻辑展开,或将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理解成系统辩证法的深刻内涵?

3.矛盾系统及其时空统一性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生长点

习近平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其中有关“基础性” 的强调学界可能解读不够。“基础性”是不是应该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层面界定?

倘若有关矛盾系统及其时空统一性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学理特征,同时,矛盾系统及其时空统一性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系统辩证法哲学基础的重要特征,则对于坚持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就将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生长点。矛盾系统性以及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

空间或人类社会横向融合一体化问题似乎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薄弱环节。事实上,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的历史逻辑。倘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理解为“站起来、富起来与强起来”的阶段演进,则“站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揭示出政治上横向融合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富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揭示出经济上横向融合一体化的内在逻辑,而“强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揭示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横向融合一体化发展的系统整体效应,即建设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

刘怀玉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研究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当代研究的新范式。晚年马克思首次从欧洲资本主义所开创的世界历史发展之内在不平衡性空间角度思考落后国家历史发展的跳跃性与革命的可能性问题。列宁把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是一个空间重构创新的过程,即从地域性的不平衡发展到全球性的新文明空间。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是从以政治革命为中心的不平衡发展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不平衡发展,再到以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经济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国发展道路不仅为中国新发展空间构建创设了新的历史机遇,而且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了新的、可能的文明发展空间,应以空间化理论阐释中国道路、总结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28]

诚然,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研究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它不是排斥传统的纵向时间过程性研究,而是要避免淡化横向空间一体化的特殊性,是强调与坚持人类社会发展的纵横向时空统一性。正如由于忽视社会基本矛盾系统的横向一体化中民族国家层次的时空特殊性,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演变的教条主义认识不能全面科学解读东方落后国家率先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的改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本质上亦应在民族国家社会基本矛盾系统与社会主要矛盾系统的时空特殊性中寻找答案;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梦想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系统时空整体跨越的征程;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亦是以两种社会制度为主体的矛盾系统时空演进中新文明形态的思想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特殊矛盾系统时空中诞生与演进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方位的矛盾系统时空中展开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是特定矛盾系统时空条件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诉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特色的新现代化道路的实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特征等无不具有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的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认识逻辑、价值逻辑以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特定时空中矛盾系统认识的整体性创新;等等。简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矛盾系统时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实基础、出发点与归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源于特定矛盾系统时空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概括与思想升华。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与新的阶段。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层面的坚持与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的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之富有重大基础性与原创性的学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们深化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对于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创新,并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性研究,等等,无疑是需要我们特别重视的十分重要的研究视角与逻辑环节。

三、习近平新时代强国复兴系统观念解读的基本框架(附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我们尝试认为,新时代坚持系统观念,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关于如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简称强国复兴)的系统观念。由此,主要立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初步尝试提出与探讨习近平新时代强国复兴系统观念之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的学理特征与十个层面系统结构与方法原则的内容框架,主要涵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引领、发展价值、发展动力、发展方略,以及发展的风险意识、发展的国际变局与自然环境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学理特征与内容框架是个重大而且是前沿性课题,我们仍然在不断思考与探索中,这种概括与把握存在不够全面准确规范的可能,只是一个初稿,并不成熟。特别是,有关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的这一核心概念,本人的知识基础与学术修养不够,展开论证存在一定的困难,仍然有待不断学习提高。如矛盾系统观念的提出是否合适?同时涉及矛盾与系统的关系、矛盾系统的时空统一性问题,亦不知当否?尤其是是否能够由此进一步的探讨认为,矛盾系统性以及矛盾系统时空统一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基础性与原创性的学理特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与重要理论生长点?

再次感谢大家百忙之中的莅临指导与鼎力相助!诚请各位学者、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长城,甘作砖瓦!愿本次会议为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研究做出一份成绩!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附:习近平新时代强国复兴系统观念的解读(讨论稿)

导言

一、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历史与逻辑的统

  (一)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的传承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的方法论创新

二、加强习近平新时代强国复兴系统观念的学理特征及其理论创新研究

1 章 时代系统观念:强国复兴之伟大梦想

一、时代系统的矛盾与结构

  (一)时代系统的矛盾(二)时代系统的结构(三)时代系统矛盾结构的时空统一性

二、时代系统观念的方法原则

  (一)兴方位(二)新征程

2 道路系统观念:强国复兴之中国模式

一、道路系统的矛盾与结构

  (一)道路系统的矛盾(二)道路系统的结构(三)道路系统矛盾结构的时空统一性

二、道路系统观念的方法原则

  (一)立自信(二)扬优势

3 本质系统观念:强国复兴之核心引领

一、本质系统的矛盾与结构

  (一)本质系统的矛盾(二)本质系统的结构(三)本质系统矛盾结构的时空统一性

二、本质系统观念的方法原则

  (一)讲政治(二)严治党

4 初心系统观念:强国复兴之精神凝聚

一、初心系统的矛盾与结构

  (一)初心系统的矛盾(二)初心系统的结构(三)初心系统矛盾结构的时空统一性

二、初心系统观念的方法原则

  (一)树导向(二)成众志

5 治理系统观念:强国复兴之动力源泉

一、治理系统的矛盾与结构

  (一)治理系统的矛盾(二)治理系统的结构(三)治理系统矛盾结构的时空统一性

二、治理系统观念的方法原则

  (一)深改革(二)源动力
6 方略系统观念:强国复兴之整体推进

一、方略系统的矛盾与结构

  (一)方略系统的矛盾(二)方略系统的结构(三)方略系统矛盾结构的时空统一性

二、方略系统观念的方法原则

  (一)揽全局(二)抓重点

7 短板系统观念:强国复兴之结构协调一、短板系统的矛盾与结构

  (一)短板系统的矛盾(二)短板系统的结构(三)短板系统矛盾结构的时空统一性

二、短板系统观念的方法原则

  (一)臻精准(二)强弱项

8 底线系统观念:强国复兴之风险防范

一、底线系统的结构与矛盾

  (一)底线系统的结构(二)底线系统的矛盾(三)底线系统矛盾结构的时空统一性

二、底线系统观念的方法原则

  (一)察风险(二)防未然

9 生态系统观念:强国复兴之和谐共生

一、生态系统的矛盾与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矛盾(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矛盾结构的时空统一性

二、生态系统观念的方法原则

  (一)育保障(二)可持续

10 变局系统观念:强国复兴之文明形态

一、变局系统的矛盾与结构

  (一)变局系统的矛盾(二)变局系统的结构(三)变局系统矛盾结构的时空统一性

二、变局系统观念的方法原则

  (一)促开放(二)谋共建

 

[参考文献]

[1]魏宏森:《坚持系统观念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系统科学学报》2021 年第 1 期。

[2]何毅亭:《科学把握和运用系统观念》,《理论导报》2021 年第 2 期。

[3]丁守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系统观念》,《科学社会主义》2020 年第 6 期。

[4]何毅亭:《科学把握和运用系统观念》,《理论导报》2021 年第 2 期。

[5]杜仕菊、程明月:《系统观念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 年第 3 期。

[6]裴泽庆:《以系统观念统揽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四个维度》,《党政研究》.2021年第2 期。

[7]袁久红、许丽:《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体系》,《南京社会科学》2021 年第 5 期。

[8]董振华、张恺:《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新华日报·思想周刊》2020 年 11 月 24 日。

[9]李学伟:《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科学思想》,《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年第 4 期。

[10]袁久红、许丽:《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体系》,《南京社会科学》2021 年第 5 期。

[11]曲青山:《坚持系统观念,《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新论)2020年11月30日。[12]丁守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系统观念》,《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6期。[13]韩庆祥:《新发展阶段如何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共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 年第 2 期。

[14]鲁品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系统辩证法》,《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5 期。

[15]王立胜、刘刚:《论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性——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原理的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 年第 1 期。

[16]袁久红、许丽:《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体系》,《南京社会科学》2021 年第 5 期。

[1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11/03/content_5556997.htm)。

[1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19]汪信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述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2 期。

[20]《资本论》第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62 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7 页。

[22]刘奔:《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一一社会时空特性初探》,《哲学研究》1991年第10期;俞吾金:《马克思时空观新论》,《哲学研究》1996年第3期。

[23]汪文甫:《试论矛盾系统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矛盾》,《学术研究》1983 年第 3 期。

[24]吕锐锋:《<资本论>中经济范畴的矛盾群体系》,《中国经济问题》1984年1期。

[25]汪文甫:《试论矛盾系统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矛盾》,《学术研究》1983 年第 3 期。

[26]郭赤婴:《简论毛泽东的矛盾系统观》,《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 年第 12 期。

[27]雷念曾、刘粤生:《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的形成和发展》,《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 年第 4 期。

[28]刘怀玉:《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空间化”研究》,《光明日报》2018年5月16日。

 
© CopyRight All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
电话:0792-8312099  传真:0792-8312099
Email:shxtxyjzx@jju.edu.cn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邮编:3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