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校主要领导的邀请,10月13日晚,清华大学吴彤教授做客我校第92期“濂溪讲坛”,为我校师生解说“科学与文化”。校长甘筱青,副校长吴校娥、陶春元及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学生科科长、团委书记、学生代表等近千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副校长陶春元主持。
原本科学“求真”,艺术“求美”,文化“求善”。今天,已经无法全然割裂这些。科学同样也具有艺术性和文化特征。但科学与艺术以及其他文化又有一些区别:艺术虽然常新,但是古老不会过时,艺术是古老与新奇并存;科学创新,一旦过去就已经过时。在现代性范式下,艺术是积淀,科学是替代;艺术求多样,科学求统一;艺术是阐释(interpretation),科学是说明(explanation);艺术是独特的,科学是普适的。
到今天这些观点又受到了复杂性科学的冲击,最典型的是分形理论与混沌理论的提出。他们的特征是“行动先于理解”。分形理论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无比真实的模拟世界,也使我们更加理解了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混沌的存在,表明了世界演化的长期不可预测性;表明了人类的知识的局限,和必定的地方性约束。所以我们当以科学的严谨态度,虔诚敬畏自然,不能借科学之名,行破坏自然之事,我们应当与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因为真正的科学不是表征,而是人类存在介入世界的方式。真正的科学大师必定是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智者。
在吴教授科学的论述与解读中,我们不仅更深刻的认识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蝴蝶效应”,更加懂得了“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精神追求。只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是半个人,只有人文情怀的人是半个人,只有当两者结合在一起了才能算是完人,这样才能开创更美好更强大的和谐世界,我们的生活世界才充满了意义。我们的存在才变得生机盎然。吴教授以其科学的专业解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讲座上,吴彤教授应邀为我校第92期“濂溪讲坛”题辞。
围绕世界演化和科学发展的古代、近代、现代和后现代四个不同发展时期,吴彤教授全面客观地论述了世界科学文化不同时期发展的区别与共性。在古代,科学是委身于神话与巫术的,在其间时隐时现,但却是艺术的黄金时期。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人的艺术成就都是无比辉煌灿烂的。从中国的山水画到哈夫拉法老的陵墓、雅典的帕提农神庙、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都绽放着科学与文化的光辉。近代科学表现的相对“机械化”,这主要受到牛顿绝对的实证范式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艺术就讲求真实透视关系和现实主义。到现代科学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观点,对时空做了全新的解释和论证,所以超现实主义作品不断涌现。再到后现代科学就变得复杂而多变,艺术上也表现出多样性和后现代思潮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