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正文
      
何虎生: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来自:《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23/12/29   点击量

盛世修文,丹青著史。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法,全力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篇章。

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根本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党的理论创新规律,将马克思主义“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有机结合,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指引正确航向。

马克思主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提供了历史基础和理论遵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并超越其阶级局限性的理论武器,突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有力地打破了“西方中心论”,在我们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指出:“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2]509。进入新时代,他把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将其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观点的创新和突破,其所强调的文化自信,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抽象空泛的概念或价值观,而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的价值取向,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基础与前提。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历史资源转化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观点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价值层面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和马克思主义互补共进、良性循环的深层动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2]104,想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让它与当代中国的现实需求、与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相适应,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结合并不是简单拼接,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实现两者的共鸣,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资源进行扬弃,真正意义上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

二、以深入中华文明研究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支撑

习近平文化思想告诉我们,要深入中华文明研究,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从多维度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支撑。

推动探索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度。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视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旨在将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展示出来,更好地发挥以史育人作用。习近平指出:“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大力支持相关学科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工程,为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实证,揭示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提出了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度,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挖掘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延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第二个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有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164这些价值尺度既是百姓生活的指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挖掘和提炼这些价值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也可以更好地将其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

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中华文明的特质和形态是在长期的发展和变化中形成和演化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创造。习近平指出:“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特质、形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创造性地以5个突出特性展现了中华文明基于当代实践的价值定位与时代要求。前进道路上,只有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的特质和形态,把握中华文明的本质和特色,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

三、以加快构建中国叙事和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为突破

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用贯通,为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加快构建中国叙事和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为突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发掘文化遗产,以文化之声唱响中国故事。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记忆,是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指出:“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亲力推动、全程支持多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在新时代得以生动呈现。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对历史、对民族、对人类的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未来、对后辈、对世界的一份期待。

展现文化魅力,以文化之魂凝聚价值共识。以文化魅力凝聚价值共识,本质是利用文化的共性和特性,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培养人们对基本原则的尊重和维护,塑造人们不同层面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气息进行有机协调,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文艺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壮观景象。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打造了大量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拥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作品,极大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世界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

提供中国智慧,以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习近平开创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中国传统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速向海外传播。自古,丝绸之路就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窗口,沿线的国家和民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明交流与互鉴,实现了各自的发展和繁荣;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了沿线国家和民众的强烈响应,各国人民都期盼“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5]508;未来,“一带一路”作为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将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为全球融通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CopyRight All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
电话:0792-8312099  传真:0792-8312099
Email:shxtxyjzx@jju.edu.cn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邮编:3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