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正文
      
张新:论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特征和原创性贡献
来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4期         发布日期:2022/07/23   点击量

习近平运用唯物史观,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和共同体的思想,从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刻阐发了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理念和观点,形成了具有显著特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的系统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同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其独有的鲜明特征。

1.一脉相承性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所反映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进方向,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和理想。

第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初步论述了关于共同体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依据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得以体现的重要观点,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因此,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方式。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不同社会形态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在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下作为社会共同体发展的历史。但是,在阶级社会中,“这些个人只是作为一般化的个人隶属于这种共同体,只是由于他们还处在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下才隶属于这种共同体;他们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共同关系中的”。因此“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因而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阶级社会,以及包括国家等政治共同体本质上都是“虚幻共同体”。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指出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真正共同体”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后继者,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同样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分析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尖锐矛盾和带来的严峻挑战,如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造成的各种严重危机、社会发展的不平等、生态危机等,指出,只有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应对这些挑战,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第二,以对世界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建立在对世界历史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真正共同体”的实现是以世界历史的发展为前提和条件的。他们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不断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冲破了民族、地区的藩篱,将整个世界连为一体,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历史也就成为世界历史。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进程不仅导致资本对世界的统治,使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了一个世界,同时也加剧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断激化,造成了社会的分裂和对抗。但世界历史进程同时也是实现“真正共同体”的前提和条件。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在当今世界,随着世界历史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之间的交往也更加广泛深入,中华民族与整个人类已经成为命运与共的整体。习近平通过对当今世界历史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必然趋势分析,深刻指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合乎规律的唯一正确选择。“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回应时代呼唤,加强全球治理,以创新引领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应对各种严峻挑战,使世界拥有美好的未来。

第三,以推动人类进步为宗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根本宗旨,就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揭示实现“真正共同体”即共产主义这一人类进步的根本方向。“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同样以推动人类进步为宗旨。他明确指出,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2.鲜明的时代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即“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过程中,依据唯物史观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深入研究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其共同体思想的。他们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虚幻共同体”,其命运必然是被作为“真正共同体”的共产主义社会取代。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为说明和论证共产主义是人类命运的必然归宿。然而,“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需要经历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在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制度之后,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虽然还没有能够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的主导地位,但也使世界历史的进程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是在现实历史条件下,为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为了人类的进步而设定的具有现实性的目标。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具有充分的时代根据,充分反映了整个人类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望。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的严峻挑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解决“世界向何处去”的重大课题指明了正确方向。由此可见,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价值理念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追求是高度契合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3.丰富性和系统性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把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与当今时代的特征相结合,明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科学解答了当今世界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而且还进一步深刻阐释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崭新理念,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一论述为应对生态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指明了出路。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还将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人类共同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观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解决中国民族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习近平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了关于共同体的理念和观点,形成了系统化的共同体理论。

4.鲜明的中国特色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对“天下大同”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它本着“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强调致力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习近平指出:“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解决和应对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提供了正确的出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基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总之,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本质上和根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但切忌将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套入经典作家的思想框架之中,在强调两者原则和本质一致性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两者不同的特征和差异性,毕竟两者由于时代的不同,不论在理论的内容、关注的重点、解决问题的路径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不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理论观点的原创性。

二、原创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对当代人类命运前途的深刻思考和回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1.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性及其现实根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冷战的结束、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进程,使得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客观的和必然的要求。同时,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也造成了金融危机、地缘政治冲突、生态危机凸显、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隐患日益严重等问题,导致单边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对人类共同利益造成了严峻挑战,由此提出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为此,习近平提出了解决这一时代课题的中国方案:“人类发展进步大潮滚滚向前,世界经济时有波折起伏,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和拓展,带动了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助力数十亿人口脱贫致富。各国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代表着生产关系演变的前进方向。在这一进程中,各国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适应了世界历史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和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2.深刻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而结成的共同体。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遵循国际规则为基础的责任共同体。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在国际规则面前一律平等,必须遵守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规则,遵循国际法、国际规则,创造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共同命运为基础的命运共同体。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共同价值为基础的价值共同体。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3.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和基本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习近平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特别指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倡导各国秉持相互尊重原则,共同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

习近平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还不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真正共同体”,但也绝不是所谓“虚幻共同体”,而是“现实的共同体”。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这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也深刻改变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进程,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其性质而言,已经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性质的“虚幻共同体”有了本质性的区别。而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现实的目标、现实的条件和现实的实现路径,是当代人类社会合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现实选择,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在“真正共同体”实现之前,也存在着不同于“虚幻共同体”的现实共同体,即“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条件的革命无产者的共同体”。这种革命无产者的共同体就是无产阶级的国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的国家是不同于作为“虚幻共同体”的资产阶级国家的“真实共同体”,是实现“真正共同体”的前提和条件。同样,在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已经成为迈向“真正共同体”的现实途径和必经阶段。

三、首次提出关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

在揭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必然的同时,习近平还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也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明确指出了人类“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他还指出,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习近平在深刻总结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经验基础上,将上述思想上升为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加以强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还针对当今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系统阐述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原则,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之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原则,是生态文明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核心原则。这就要求人类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绿色发展。这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这就要求人类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坚持系统治理。这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坚持多边主义。这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解决人类面临气候变化和严峻挑战的基本国际关系准则。这就要求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强调的是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发达国家的责任。习近平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和行动纲领,为人类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指明了方向。

四、首次明确提出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观点,原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科学揭示了民族是一种人类共同体的存在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产的水平对民族的形成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压迫和不平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理论基础,并由列宁和斯大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丰富和发展。特别是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共同体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斯大林对民族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民族首先是一个共同体,是由人们组成的确定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是种族的,也不是部落的……总之,民族不是种族的共同体……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这个民族定义虽然存在各种争议,但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这一定义的积极意义在于,它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揭示了近现代民族不同于传统民族或族群的基本特征。同时,斯大林在苏联时期为处理民族问题和建构社会主义民族共同体进行了十分艰辛的探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然,斯大林在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方面也存在严重的错误,需要认真汲取其教训。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逐步形成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制定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科学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共同体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的指针。

第一,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内涵。习近平从多维度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将其相关论述概括起来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拥有由56个民族共同开拓的疆域、共同书写的历史、共同创造的文化和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多元一体的历史共同体;是以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为显著特征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深刻揭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习近平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客观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的就是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第三,深刻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的几对重要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决定了处理这一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就要求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自觉做到本民族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防止和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深层次的一个问题。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其中,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中华文化得以弘扬光大,才有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基础性的问题。赋予改革发展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赋予改革开放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坚实的客观根据。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极大增强了“四个认同”特别是国家认同,国家空前统一,民族团结空前巩固。改革开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统一和反对分裂、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从而也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加牢不可破。

五、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的系统理论

习近平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其全面和深刻的内容及其内在紧密的逻辑结构,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的系统理论。

1.深刻揭示共同体之间的层次和结构

从习近平所论共同体的构建主体来看,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其着眼点是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同心协力共同建设伟大祖国,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主体则是整个人类。其着眼点是解决和回答当今时代提出的人类向何处去、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挑战的重大课题,实现更加美好和美丽世界的价值目标。这两个层次的共同体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中华民族占人类总数近1/5,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主体性力量,发挥着巨大的动力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是中华民族为人类进步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然需要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华民族只有和整个人类一道,通过构建命运共同体,才能战胜这些挑战。

从共同体的构建客体来看,则涉及三重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涉及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强调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涉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强调世界各国和各民族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形成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才能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促进整个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要涉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就是强调人类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关于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核心,就是通过共同体的构建处理好上述三个关系。

2.深刻揭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在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必然会形成两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的两种带有根本性的关系。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理念和行动指南,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处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根本理念和行动准则。两者既有相互联系的方面,也有相互区别的方面,但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是一体两面、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一,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目标和路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是作为整体性的实践主体而存在的。不论是个人、团体作用于自然的行为,都是作为人类整体行为的一部分而作用于自然界的。因此,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的人就是指人类整体而言的。作为主体的个人和团体或者阶级和国家由于各自利益和目的的不同,施加于自然界的行为及其后果存在着差异甚至本质的区别,这必然会引起自然界不同变化,产生不同的后果。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只有克服不同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和目的上的差异,认识到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部分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将共同的利益和目的放在首位,作为一个整体去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当今世界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和掠夺不断加剧,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违背了自然规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严峻挑战。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根本的应对之道,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人是作为整体即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存在的。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才能应对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是要求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根本条件和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涉及经济、政治、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世界,生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环境、健康、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综合安全问题,成为整个人类面临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公共安全问题。任何一个个人、团体、民族和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生态危机,也无力单独解决作为整个人类系统性综合性的公共安全问题的生态问题以及其他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如此。因此要解决生态危机和人类面临的公共安全方面的挑战,就只能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达成目标。通过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如习近平所说,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相近、理念相通,都将造福全人类、惠及全世界。通过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一起守护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目标,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密不可分,两者统一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人类实践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相互包含、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建人类地球家园,使人类永续发展。这正是为应对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和其他公共安全挑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是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揭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内在关系

习近平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就深刻揭示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和内在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这就需要中华民族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得以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造福世界、追求人类发展进步的使命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正在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为破解人类面对的世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发展强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已经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第三,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是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作为整个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其他民族相互依赖、互为依存。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人类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与各国人民利益交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交融团结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世界永续和平、造福各国人民。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密不可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作者简介:张新,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新疆大学特聘教授)

 
© CopyRight All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
电话:0792-8312099  传真:0792-8312099
Email:shxtxyjzx@jju.edu.cn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邮编:3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