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反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也是党不断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紧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新思想的历史。任何理论都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而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有一个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的过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为依托,继党的十九大之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再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P23-24)这一重大论断体现了党对历史发展规律和理论演进逻辑的科学把握,是党百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的新凝练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时代课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规定着与之紧密相连的思想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P14)《决议》则把重大时代课题由一个扩展为三个,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1](P25-26)集中体现了《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内涵的新凝练。
第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要求,提出并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系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阐释,“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1](P25)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统一,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略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实践指南。《决议》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为基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践遵循,在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建构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突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之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二,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的新凝练。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文明形态的发展过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关键环节。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1979年3月2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问题时,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3](P497)的概念,强调现代化的目标要务实有效,充分考虑中国现实国情。在明确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立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作出了分两个阶段推进实施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论断,强调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决议》在党的十九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24)这一创新性表述,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亦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内涵的新凝练。
经过党的百年奋斗,《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P6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仅是同中华文明相契合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文明形态,而且是充分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性文明形态。在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决议》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持续探讨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4]随着新时代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战略理念的日益成熟,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至人类文明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的新凝练。百年党史雄辩地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特别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逐渐锻造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风华正茂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的密码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严峻挑战,以及“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2](P529)长期执政不仅意味着党要经受住世情国情不断变化背景下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而且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新时代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而愈加强大,除了毛泽东当年在延安窑洞里给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这一答案,习近平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经验的基础上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党都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在不断自我革命中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1](P64)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确立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及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征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水平。全党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的新论述
认识源于实践,引领时代的重大思想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往往由其所依赖的伟大实践所决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以党的十九大建构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为基础,《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置于百年党史的宏观历史视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第一,“两个大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所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以此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同时,从新时代的深远意蕴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关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概念,还具有鲜明的世界性的特征,中国的发展也必将深刻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P9)这是党的十九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建构的实践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5](P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进入改革的“深水区”要爬沟过坎涉险滩,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各种风险挑战将会更多,形势环境变化将会更快。特别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悄然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情的每一刻变化都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和命运,中国也日益成为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自觉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也深刻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
第二,“十个明确”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在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用理论上的“八个明确”和实践中的“十四个基本方略”初步建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八个明确”包含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等。“八个明确”逻辑严密、互为支撑,与“十四个基本方略”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在新时代展现出强大的理论引领力,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决议》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方略”为依托,进一步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进行了新的概括,体现了党的理论的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十个明确”将党的十九报告的第八个“明确”的内容一分为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分别置于“十个明确”的首尾,突出体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地位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1](P25)这一新的“明确”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三是鉴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决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进行了调整,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提法,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替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必然结果。此外,《决议》还对之前“八个明确”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增加了“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等新的论述,从理论指导层面对党在新时代面临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科学回答。
第三,《决议》论述的新时代“十三个方面重大成就”,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逻辑。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推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认识之于实践逻辑的科学凝结即是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指引党和人民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同时,其内容和结构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决议》依次从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十三个方面对新时代以来党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分领域全景式总结,也突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作出的原创性贡献,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
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高度总结了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进而实现了从实践创造到理论创新的升华。正是上述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和变革的实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决议》指出:“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1](P67)展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规定了新征程的发力点和着力点,指明了党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方向。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情况,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要坚持以“十三个方面重大成就”为基础,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定位
《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P26)这一重大论断是党的百年奋斗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尤其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定位。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每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凝结都不是割裂的,而是沿着某一线索或主题接续发展的。习近平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6](P26)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理论创新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的伟大实践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快速变化的世情和国情,如何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成为党在新征程上领导人民继续取得成功的重大现实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大势,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中取得了诸多历史性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党和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于理论自身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能够不断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时代性在新时代中国的充分彰显,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三个重大时代课题谋篇布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在新时代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中,始终贯穿着世界眼光、全球意识和人类情怀,展现了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论的思想力量,以其强大的真理性、科学性构建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形态。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定位,突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华文化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中国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向主动的文化源泉。在谈到中华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历史遗产”时,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我们要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7](P651)在对中华文化的“总结”和“承继”过程中,“实事求是”“小康”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被创造性地转化为党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明确将坚定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坚持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P32)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凝聚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基础建构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和赓续传承。
在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高度自觉和自信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彰显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高度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意志和价值共识,是开展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重要指引。习近平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8](P164)在引领党和人民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需求,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汲取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有益元素和价值营养,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特有的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使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华文明在新时代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继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之后,《决议》关于“两个结合”的提出,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形态。《决议》指出,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飞跃。
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旗帜,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而指导思想是否科学,取决于其能否准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能否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明确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继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决议》进一步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P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流”的有效对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综上所述,《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开辟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作者简介:肖贵清,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