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正文
      
王永贵 刘希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四个维度
来自:         发布日期:2019/07/11   点击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和宪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把握和认识这一思想的重要地位与重大意义,最根本的前提在于对理论创新逻辑的全面深刻把握。从理论创新视角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由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构成的完整理论体系,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最宏大、最本质、最深层问题的科学回答和理论创新。这种理论创新性体现在思想的生成发展、思想传承、道路价值、国际影响四个维度,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由思想到价值,由此及彼、由内而外的理论创新逻辑,体现出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时代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在理论创新层次上反映出认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主题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规律的新突破、新提升与新境界;在理论创新形态上分别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新篇、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新境界、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中国新方案。

生成发展维度的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发展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中国生机活力越来越强,中国人民自信程度越来越高,党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时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

在党的十八大之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成果包括,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主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呈现出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逐步深化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上述理论成果基础上继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发展形势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可以说,该思想在生成发展维度上的理论创新最根本地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这一维度的创新是该思想理论创新的根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理论创新点。

第一,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斐然,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获得感与幸福指数有很大提升。巨大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跃升推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的新的历史定位,体现出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前提基础、客观条件、主要矛盾以及目标任务等层面上的历史性新变革。新时代之表明,处在从未发展起来进入发展起来以后的新发展阶段,需要在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基础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正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科学结论基础上,习近平把握新时代的社会变化新特征,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国人民幸福安康的好生活逐步变为现实。

第二,体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逻辑的科学把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回答和解决党内外国内外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颖独到而又精辟深邃的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这一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是基于改革开放40年间长期发展量变积累基础上实现的阶段性质变,是推动国家由富到强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的跃升、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党和国家目标任务重点转变的切实反映。总的来看,该思想的规律逻辑在于:基于新时代的现实条件基础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其核心地位与根本要求,在城乡协调发展、群体利益平衡、国内与国际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中,科学把握覆盖各层次各领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体系,达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性认识水平的新高度、制策能力的新层次和施策成效的新把握,充分表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可能以自主、科学、规律的节奏来建设社会主义,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协调的发展。同时,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走出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等重要论述,都是在全面深入把握各个领域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和外延的重大丰富拓展,标志着新时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把握比以前更加成熟和理性,具备了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认识能力和底气自信。

第三,实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科学谋划。面对作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面对产业结构调整、民生福祉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增长、社会公共资源合理分配等这些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和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习近平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构建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框架,凸显出目标纲领和战略要点两个层面的根本要求。其中八个明确侧重理论层面概括,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要矛盾、总体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军队建设、国际关系的目标,以及党的建设总要求。十四个坚持突出方略和实践层面的要求,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善民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实现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等建设重点与实施路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补充、有机统一,共同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战略部署,实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科学谋划。

第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永葆先进性的自觉自信。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党自身状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执政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决定着,坚持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是我们党能否始终作为坚强领导核心和全国人民主心骨的根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建设的革命性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新党建理论,成为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行动指南。这尤其体现在:一是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凸显党的宗旨意识的新要求。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进一步要求把坚持崇高理想和坚持人民立场有机统一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和现实行动之中。这体现了党的建设的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价值立场,让党员的奋斗目标不断朝向人民本位,让党员进一步有了价值依托。二是在铁腕反腐、正风肃纪中,实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管党治党实现了由宽到严、由松到紧、由软到硬的深刻转变。这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对党内腐败严重性的清醒认识,体现出习近平对治理党内腐败的坚定决心、坚强信心与持久恒心,也体现出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的指导意义,它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保证。三是在应对挑战、治国理政中展现把握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新成就。习近平始终把治国理政作为党的建设伟大主题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探索,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越来越自觉、清晰与自信。展望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引领统一全党思想共识,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作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以及当下实践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同样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新时代体现出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精神价值。在实践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指南,是从全面小康到基本现代化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旗帜引领;在精神层面,该思想是引领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之精华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思想传承维度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新篇

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引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力量与真理魅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设计与实践成就根本上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结果。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牢记党的宗旨和历史使命,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形成了与时俱进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社会再到生态文明,逐步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格局,逐步实现着对各个建设领域规律日渐清晰化的科学的把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供了经验认知和理论储备。从思想传承维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今时代最生动、最鲜活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是该思想理论创新的活力源泉,主要有以下三个理论创新点。

第一,与红色基因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与价值起点,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与中国经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共产党宣言》到列宁主义,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清晰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红色基因一脉相承。这个红色基因就是《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伊始就将其确立为自身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具体化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和前进动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精髓一脉相承,又让马克思主义解放人类的伟大初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落脚,闪烁其真理之光和精神力量。从指引中国发展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从世界范围的影响维度看,相比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为现实、更为科学地解答了中国和世界共同面临的世纪课题,成为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峰。

第二,结合时代特征推动理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新成果。作为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核的理论体系,以结合具体实践实现思想创新为生命力之源,表现出理论发展的鲜明时代性。从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看,一系列失误、挫折、曲折、反复和颠覆的存在,都表明了真理与现实结合的艰辛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体现出我们党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自觉性与进步性,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真理普遍性与中国发展实践特殊性的科学结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创新力、现实影响力与旺盛生命力,揭示出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奥妙就在于永远与时代同行,指导解答时代课题。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紧跟时代步伐、紧扣实践要求、解决重大时代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体现的实践维度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都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在中国大地上的价值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指导下形成的战略设计,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实践所作出的时代性发展和创新性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引领我们党和国家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

第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建设实践的创造性、应用性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谋划、战略部署、制度安排和行动设计,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真理光辉,显示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运用中形成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新论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重视民生需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的观点、阶级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的理解与实践;关于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开展伟大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抵制西方反动势力西化分化等观点,是矛盾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的出色运用。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中提出的思想路线与思维方法的新要求。习近平对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辩证关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规律理论的体现运用;提出和推进应用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科学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结合时代特点的灵活运用。三是在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改造世界作用中实现的建设部署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的八个明确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系统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十四个坚持作为具体化路径、可操作性对策和实践性举措,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改造世界实践中的强大科学功能。

由上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和又一次思想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基本逻辑与规律的认知,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应用性新成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把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神圣职责,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道路价值维度的理论创新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新境界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推动社会主义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在科学社会主义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和复兴之本,给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渺茫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崩溃论以有力回击。对此,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如同俄国十月革命曾在20世纪初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社会主义中国在21世纪初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谷的新纪元。我们完全可以满怀信心地说:中国不但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而且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新的阶段。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较量呈现新态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开始焕发新生机,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时代背景。从道路价值维度看,作为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发展经验、原则、特色与智慧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经验总结,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这是该思想理论创新的示范效应,包括以下四个理论创新点。

第一,中国发展道路之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成就引起全世界关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把追寻人类向何处去时代之问答案的目光投向中国。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美国《时代》周刊、法国《世界报》、德国《明镜》周刊等西方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中国,这些媒体报道以鲜活的发展事例,向全世界传递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活力四射并具有光明前景、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崛起并开始改变世界政治版图的事实印象和理性认识。在2017年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俄罗斯《真理报》发表文章,以让人们重新看到和依然相信十月光芒’”为核心观点,高度评价和赞扬中国的发展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得到了最权威的论述和最本质的体现。一方面,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将其看作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实践、理论、民族与时代等特色的辩证统一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对新时代主题特征的切实反映为前提,以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基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素条件的充分把握为条件,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与提炼概括。这些成功经验主要包括:破除利益集团阻碍,勇于推动自我革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大力推进民生惠民,激发社会活力;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供给侧改革,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等等。不仅如此,习近平还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强调要始终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使之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中国发展道路之社会主义原则的遵循坚守。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社会意识的精神作用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发展历史奇迹,离不开物质条件、客观形势、政策方法等因素,但对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理念原则的遵循坚守却是无可替代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原则精神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全程和重要领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蕴涵。这尤其体现在:一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中国人民的选择。习近平反复强调旗帜道路是第一位的问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表述体现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体现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当代自信的有机统一。二是坚持对怀疑质疑的批判,强调中国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发展起来的中国,国内外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论调,比如中国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把中国的社会主义说成是资本社会主义的质疑之声,再比如把中国看作国家的、权贵的或者新官僚的资本主义的肆意歪曲。针对这些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泼脏水的现象,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并坚定表示,未来中国的发展,无论遇到什么样情况,遭遇什么样困难,面临什么样重大选择,都决不向左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向右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始终如一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出了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的定力、决心和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及其在发展中的践行决心,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时刻坚守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体现。

第三,中国发展道路之中国特色的最新概括。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决不是将其变成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教条和套路,而是要把科学社会主义逻辑同本国国情、历史逻辑、发展逻辑紧密结合,在求真务实的建设实践中作出开创性探索,才能把科学社会主义的蓝图变为国家建设的美好现实。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是最新版本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比较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版本与其他发展版本的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体现在道理、理论、制度和文化等维度上,使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有机统一。相对于世界上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基本特色在于:以发展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动力、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引领、以四个自信为方向保证。这些内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充分体现、总结提炼和鲜明概括,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之中国特色的鲜亮展示。

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之中国智慧的充分展现。进入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能否真正走出低谷、走向繁荣富强既是社会主义各国探索思考也是全球关注讨论的重大问题。承担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重任是中国作出人类贡献的根本内蕴。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内涵特色的理论集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之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对世界各国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版图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演进中,宣告社会主义不会灭亡,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防止跌入大国冲突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等理念观点,拓展并引领着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方向,展现着中国引领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前景。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典型的时代语境新变化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以社会主义的中国自信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信心标杆,为社会主义各国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原则精神、经验方法,成为引领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标向旗帜。

国际影响维度的理论创新

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中国新方案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形成时期关于各民族由原始封闭状态走向世界历史的预言,早已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同样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一个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影响力由内而外展现的历史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在世界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人类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推动国际社会共担时代责任、共迎经济全球化挑战,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当代展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科学把握,是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国担当,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发展中国家新型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人类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因此,从国际影响维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新方案。这是该思想理论创新的价值外显,主要有以下三个理论创新点。

第一,提供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面对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现代化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经验。与全盘西化的现代化将许多发展中国家引入陷阱不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等有机结合起来,率先成为马克思设想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事实例证,是在传统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一统天下局势下另辟蹊径的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更为科学、更为适合、更为现实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总结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现代化经验,并对内含其中的逻辑与规律进行理论化、系统化总结提炼,形成了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其中从国情出发自主选择现代化道路、汇聚多方力量推动现代化、有效协调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关系等主要内容,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思路借鉴。

第二,提出引领全球之治的中国方案。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仅发展中国家继续受困于发展问题,而且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感到迷茫。世界范围内西方中心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西方治理模式越来越不受欢迎,反衬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价值。在这一思想中,诸如全球治理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新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全球化观等新理念新主张,设立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重大创举,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际倡议,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战乱、贫穷、共同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根本之道,是全球之治的中国方案。它占据了人类道义制高点,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基本理念。在习近平提出的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共商共建共享指的是围绕全球治理的主题,体现在全球治理的各个环节,由世界上各个国家共商治理办法、共建治理体系、共享治理成果的全球治理新理念,这是构建国际社会新秩序的必然要求。二是提出全球治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习近平着眼和平与发展的全人类共同愿景而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既根植于马克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思想,又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新境界。随后,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从一种先进理念转化为国际共同行动,对全球治理趋势产生着深刻影响。三是提出推动全球治理的解决方案。习近平在一系列国际场合提出的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趋势、全球治理体系中各国的平等代表性和发言权、世界经济构建与活力激发等思想观点,以及树立全球治理新领域的治理规则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是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的建设性意见,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担当精神。

第三,凸显人类思想史上自信展现的中国话语。习近平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饱含着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既是对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等传统国际理论话语的根本超越,也是人类思想史上自信创新的中国话语。一是对历史终结论的超越。习近平以中国发展成就为依据,对历史终结论作了直接批驳,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成就在事实上宣告了曾经甚嚣尘上的历史终结论、以西方为圭臬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也证实了以西方制度为中心统一世界各国发展道路模式幻想的破灭,进而提出西方制度模式并非是一个国家良性治理、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道路,相信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完全能够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二是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二战之后流行于世,该论调毫不隐讳美国中心主义色彩,更悖离世界文明兼容并包的精神,引起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不满与反感。习近平坚持文明包容、文明和谐,反对文明冲突,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将奉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新型文明观,这是对狭隘、竞争性的文明冲突论的根本超越。三是对西方中心论的超越。针对西方政界学界关于西方发展道路唯一性、西方模式普遍性的狭隘认识和强权色彩,习近平警示全党既要防止国家和社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时也要防止国家和社会落入西化分化陷阱,这在实质上否定了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模式的一统天下,表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可以有而且应该有多种选择。同时习近平又强调: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这表达出不同于西方中心论的国际关系立场与平等共处态度,批判了那些把中国发展看作威胁、把中国梦看作是扩张梦”“霸权梦的国际论调,将它们看作纯粹无中生有的曲解误读、疑虑猜忌等,中国话语充分展示了自身的独特意蕴。

只有具备宽广的视野,才能恰如其分地界定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其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新方案,作为世界历史舞台上的重大理念和行动倡导,提出了与旧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观截然不同的新全球秩序观,展现了全球各国人民各民族共生共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目标,体现出前所未有的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我们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美好前景。

 

网络编辑:彩虹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CopyRight All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
电话:0792-8312099  传真:0792-8312099
Email:shxtxyjzx@jju.edu.cn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邮编:3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