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生,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社会系统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副教授。2000年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主持或参与校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文章10余篇。主要致力于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制度、司法制度、社会系统法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研究作为整个法律系统的中心的司法是如何促成法律系统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统一,吸收结构功能主义等社会学的观点对此问题进行诠释,关注诉讼法学理论的前沿问题与司法制度中的热点问题,将其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运用社会系统学的观点进行审视,从结构要素与功能需求的互动关系中找寻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的现实路径,由社会冲突引发的案件事实向司法的输入与通过判决的司法输出之间必须维持基本的平衡,否则社会将会陷入无序之中,两者之间具有可控因素,必须从整个社会大系统相关要素的关系中找到控制与维持其平衡的路径。 主要科研成果有: 一、主持课题 1、参与2005校级课题“新形势下学校资产产权认定的法学与法经济学分析”; 2、主持2006年校级课题“司法制度与和谐社会” (课题编号06sk29); 3、参与2008校级课题“和谐社会中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问题的研究; 4、参与2008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生职业规划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课题编号08yb300); 5、参与2010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体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普通高校法学教育之定位研究”(课题编号10YB342); 6、参与2010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课题“公安执法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课题编号CLS-C1008); 7、主持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刑事程序性辩护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13CFX061)。 二、文章 1、独著:《司法救助制度探析》,《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独著:《监听措施的法律规制》,《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 3、独著:《职业规划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第3期; 4、第一作者:《刑事程序利益的法律保护论要》,《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5、独著:《刑事诉讼中的交涉-说理机制》,《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6、独著:《刑事量刑程序的理性选择》,《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7、第一作者:《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质量监督机制研究》,《贵阳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8、独著:《量刑证据——法官量刑裁量的基础》,《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9、独著:《被害人在量刑程序中的地位和权利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0、独著:《审前程序性问题的决策机制研究》,《湖南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6期; 11、独著:《刑事程序性违法证明责任分配机制研究》,《湖北社会科学》(北图核心)2011年第12期。 三、获奖 1、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第一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