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对现代中国社会风习这一富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挑战性课题展开深入系统地研究,经过一个暑假的招聘、调研等的艰苦准备,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于2012年9月15-16日在九江学院召开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习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共九江学院党委郑翔书记、纪岗昌副校长、科研处王侃民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史研究中心李长莉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梁景和教授、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沈振宇经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审林坚教授,以及政法学院的部分领导和校内兼职研究员等30余人。会议由中心常务副主任冷树青主持,纪副校长向应聘的会议代表颁发了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证书。
会议主要就社会风习的界定、学界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框架的确定等问题展开了重点研讨。各位专家、学者在会议上踊跃发言。李长莉教授高度评价了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现代中国社会风习研究将会填补学界社会风习研究的空白!并尝试给社会风习下了一个定义:社会风习是指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伴随社会转型或社会结构变化,所形成并流行开来的,具有一定的群众性、时代性,与一定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变化相联系的风俗习尚。这一概念的定义引发大家广泛探讨。
梁景和教授强调社会风习研究对于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责任感,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认为风习、风俗等概念很相像,民间一般把社会风习理解为风俗习惯,在研究的最初阶段,学者都会从自己的研究角度来看,科学研究第一步就是科学定义,在界定的过程中应当有研讨,研究之后也有,都有启发与界定,而在最初的时候这个过程会很艰难。
黄斌博士后指出,不同学科对社会风习的界定是不同的,比如伦理学、哲学谈论社会风习时,多用“风尚”一词讨论,而政治学上更多是用社会风习。
马健副主任强调,社会风习研究虽跨学科,关注的视角与重点有所区别,但并不妨碍研究。“风”是动态的,“习”是静态的。目前我们不需要急于下定义,或许在研究过程中会对社会风习有新的认识,现阶段是对社会风习界定一个研究框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研究。
鞠春彦博士后说,想要更好的研究社会风习,最重要的是敢于突破,许多过去的事件会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影响,风是自上而下的影响,俗是自下而上的影响。实践证明,有些事件看似平息,实际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董向慧博士认为,社会风习研究的推广传播,需要概念准确,定义完善,以后翻译成英文或者其他文字才足够正确。
王成礼教授提出,应对社会风习这个概念的渊源与演变进行梳理,并尽快完成一篇关于社会风习研究的综述,以达到对社会风习研究的指导性作用。
上海证交所的沈经理、文传学院的余冬林博士、政法学院的宋喆博士和陈昊老师等人也在社会风习与社会风尚、风俗、风气之间的区别,现代中国社会风习对党风、世风、校风、学风的影响等方面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冷树青副主任最后强调,社会风习问题的实质是道德价值,其研究框架是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应努力把握社会风习对于文化子系统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导致经济政治子系统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会议期间,还对校内外应聘者所提交的课题申报书进行了严格的评审,并与获得第1批立项的应聘者签订了有关合同。这次会议,既探讨了学术问题,也结交了朋友,与会者充分感受到了我们的诚意与严谨,即使是暂时未能立项的应聘者,也纷纷表示要继续完善课题申报书,以期尽快加入现代中国社会风习的课题研究。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目标,标志着现代中国社会风习研究的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