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正文
      
张泽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风格讲好思政故事
来自:         发布日期:2021/05/27   点击量

      一、讲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鲜明话语风格之一,极具感染力,充满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善于讲故事,是古往今来许多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具有的共同话语特点,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更是有过人本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时,为了让理论更接近人民群众,让人民听得懂、喜欢听,共产党人以尽可能通俗的表达,把深刻道理寓于故事中。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刻意封锁,中国共产党直接对外“发声”极其困难,致使外界对党的形象认识模糊不清,革命圣地“延安”一度被肆意歪曲为“罂花满地”“人民生活悲惨”“男女混杂人伦不讲”之地。正如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所言:“在世界各国中,恐怕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是更大的谜,更混乱的传说了。”[1]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舆论封锁、污蔑,毛泽东同志就经常通过讲述“延安故事”,向国内外记者、民主人士、知识分子、革命青年、国民党友人等进行讲解,以多种方法多管齐下的宣传,使外界对红色延安有了更多了解和认同,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纷纷前往延安,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政策主张以及中国革命的道路方向等越来越清晰地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中国革命赢得了国内国际的广泛同情、理解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也是讲故事的大家。他在诸多场合向国内外人士讲述中国故事,生动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话语风格极具感染力,充满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赢得了国际社会和国内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认可。无论是会议发言,还是考察调研或是与群众谈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是饱含生动感人、富于哲理的故事。比如“四知拒金”“反腐没有纸牌屋”“把泪焦桐成雨”“信仰的力量”“时间都去哪儿了”“地瓜理论”“义乌的阿拉伯餐馆”“来自捷克的小鼹鼠”“新加坡的郑和宝船”等等,这样的故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比比皆是、触手可得。习近平总书记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缅怀英雄先烈、讴歌民族英雄,他用“龚全珍跟随丈夫——开国将军甘祖昌回村奋斗”的故事,号召人民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他用“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故事,要求我们把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他用“英雄母亲邓玉芬将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的故事,讴歌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之举;他用“长征期间三名女红军剪下半床棉被送给老人的故事”,讲述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2]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一文中对党的高级干部讲了古今中外寓意丰富的生动故事:“秦、汉、唐、清的兴衰更替”“李自成、李秀成为什么失败?”“红楼梦中的大族人家为什么自杀自灭一败涂地?”“苏共垮台,为什么竟无一人是男儿?”“泰山上的快活三里”“红军长征途中军需处长的故事”……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历史兴衰更替的根本原因,阐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什么党要进行刀刃向内、刮骨疗伤、壮士断腕式的自我革命,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原因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有很多让人听起来没有丝毫压力、倍感亲切、印象深刻而又回味无穷的故事,这些生动的故事拉近了讲述者与受众的心灵距离,这样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堪称典范,值得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深入学习和推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讲故事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高瞻远瞩,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铸魂育人方面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揭示了新时代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般规律和根本遵循。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讲好党的初心故事,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更好肩负起奋进之使命,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之一。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想围绕学生、走进学生,倾听学生,关心学生,为“拔节孕穗期”的广大青年学生当好知心人、引路人,为他们的成长提供精神指引,就必须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转化话语方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出发,改变居高临下、一味灌输式的“话语方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思政教育缺乏的往往不是科学的理论、正确的价值观,而是能够针对学生特点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话语能力。一个生动的思政课故事,胜过一打抽象的道理。青年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大脑接受信息和知识的习惯特点,决定了生动、直观的故事较之抽象的理论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来不缺真实动人的鲜活故事素材。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中国大地,五千年灿烂文明和光辉奋斗史,中华民族英雄辈出,民族精神发出耀眼的光芒。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近十四亿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砥砺奋进足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厚文化底蕴和故事滋养。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抗争史更是可歌可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衰落的历史命运,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这段历史展现的哪一段故事不是气吞山河、波澜壮阔,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不仅要讲好这些真实的故事,而且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强起来”,更好实现立德树人。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讲好思政课故事

  对于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讲好思政课故事并不简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思政故事要讲出“理”。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如果不能做到通俗易懂,就很难做到大众化。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精彩典范,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3]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简单而深刻。在2003年到2007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在《浙江日报》发表了232篇短论,后被收录到《之江新语》一书。全书的每篇文章篇幅都很简短精粹,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有能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独特话语风格。《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要“干事”,更要“干净”》等等,这些故事般的叙述和讲解妙趣横生,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中得到的启示是,越是深奥抽象的道理,越应该用简朴的语言表达出来,讲出“大道至简”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来。

  其次,思政故事要讲出“情”。“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思想政治理论宣传和教育,关键是看谁的故事更打动人。思政故事要讲的“情”,是马克思主义的情,不是“小我”之情,是更为崇高和伟大的“无我”之情。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只争朝夕、快马加鞭、无缝衔接的工作奋斗故事,同样感人至深,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人民勤务员”光辉形象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马克思主义思想境界。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马克思主义追求“无我”、甘于奉献的无私情怀和奋斗精神,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思政故事表达出去、传递出去。没有一种初心使命,比党的初心使命更为伟大;没有一种目标,比“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为崇高;没有一种情怀,比“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里、干在实处”更为温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努力讲好为马克思主义无比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断奋斗、坚守信仰的故事,讲好马克思主义无比宽广的人民情怀故事。这些穿越历史时空、历久弥新的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的不竭力量。

  再次,思政故事要唤起“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人民迎来了从苦日子、紧日子到好日子的幸福美好生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实践正以铁一般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以及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故事证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4]这是我们坚持“四个自信”的强大底气和走好社会主义“人间正道”的无比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任务呼唤青年一代更强的使命感和更大的历史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必须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和奋斗,必须要有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98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5]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列举了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我国伟大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无数青年英雄,每一个熟悉、闪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个生气勃发、值得点赞的青春出彩故事。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近百年奋斗历程,无数革命先辈创造了“前无古人”惊天动地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展望未来,青年一代必须以“后有来者”的责任和担当,接过马克思主义精神火炬,以一往直前、永不停息的奋斗者姿态,激荡民族复兴的伟业,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讲好思政故事,归根到底是要为“拔节孕穗期”的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提供精神指引,更好构铸中国精神,展现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讲好思政故事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必须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点要求,结合自身情况,查摆不足,以更大的铸魂育人责任和担当,主动走进学生,倾听学生,当好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用温暖的思政课故事鼓舞青春磅礴力量,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注释:

  [1]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页。

  [2]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8页。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5—36页。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7页。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

 

 


 
© CopyRight All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
电话:0792-8312099  传真:0792-8312099
Email:shxtxyjzx@jju.edu.cn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邮编:3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