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正文
      
赵丽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特征
来自:         发布日期:2019/04/09   点击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重要思想体现出我们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以科学思维方式谋划中国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智慧与价值追求。

第一,坚持总体谋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协同思维推进党的理论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科学思想体系。特别是其中关于“四个伟大”“以人民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论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构成一个相互贯通、相互支撑的逻辑体系,全方位呈现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和本质规律。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突出,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大课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引领,着力解决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难题、突出问题。例如,“贯彻新发展理念”重在阐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求我们注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提法反映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我们时刻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衡量工作的标准。

第二,注重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同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彰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也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哪一方面,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原则都使我们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的坚强领导与人民根本利益紧紧融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这正是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生动体现。

第三,通观历史、现实及未来的宏阔视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广阔视角体现出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一是厚植理论实践创新的历史文化土壤。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处于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之中。我们党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吸收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此为基础推动理论和实践向前发展。二是将理论创新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扎根中国大地,瞄准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正是按照这样的要求,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进理论创新。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绿色发展”等理论就切中现实脉搏,旨在破解文化、民生、生态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三是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增强理论生命力。党的理论创新着眼长远,注重对未来的把握和思考,具有深刻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努力解决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从而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网络空间治理”等不仅精确瞄准现实问题,更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发展创新各项工作。

第四,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这一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国情、中国立场、中国智慧,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既充分吸纳国外有益的文明成果,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又避免简单照搬或移植他国思想文化。由此体现出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不仅对中国发展作出科学预测,而且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致力于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在中国与世界的逻辑关联中提出的创新理论和实践,不仅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拥护,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力。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CopyRight All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
电话:0792-8312099  传真:0792-8312099
Email:shxtxyjzx@jju.edu.cn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邮编:3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