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正文
      
郝立新教授为《民族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和谐世界思想理论创新初探》欣然作序
来自:         发布日期:2014/12/26   点击量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
    

       众所周知,学界关于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成果颇丰。有关研究从传统文化、外交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等多角度展开,强调和谐世界思想是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发扬、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的升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超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不难想象,在这样一种学术背景下,在和谐世界思想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中意欲有所突破,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冷树青教授的专著《民族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和谐世界思想理论创新探析》,立足学界的已有研究成果,肯定和谐世界思想对国家及其关系的深化认识,强调民族国家间竞争与合作的客观性。但是,作者关于和谐世界思想理论创新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通常的国际关系理论层次,而是扬长避短,富有创意的地转换视角,即通过系统哲学方法的运用,从和谐世界思想所体现的内在逻辑中,寻求和谐世界思想理论创新研究的突破口,将和谐世界思想关于国家及其关系的认识进一步与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相衔接,强调和谐世界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及其关系观传承创新的理论价值,突出和谐世界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传统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看来,社会基本矛盾结构似乎就是不言而喻的人类系统结构。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不仅揭示出人类系统纵向社会形态的演变,同时也是人类系统横向融合一体化以及世界历史产生与发展的基本逻辑,由此进一步导致将国家关系理解成社会基本矛盾关系或阶级关系。然而,世界历史的演变以及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发展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将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国际化两者简单等同起来的历史局限。
       课题研究立足人类系统存在与发展的纵横向时空统一性,强调国家是人类系统的子系统和文明存在与发展的独立主体,社会基本矛盾为国家子系统的内部结构,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着重揭示人类系统纵向社会形态的层次更替,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促进人类系统的横向融合一体化,社会基本矛盾与国家间的竞争合作性两方面共同推动人类系统的纵横向统一发展。这就较好地将国家范畴的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与国家关系范畴的社会基本矛盾国际化区分开来,明确国家是社会基本矛盾国际化的主体,进一步剖析了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合作性与世界历史理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国际化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两者间的的逻辑困惑。这样一来,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与民族国家间竞争合作性的内在张力一定程度上统一起来。即人类系统的结构是国家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国家子系统内部范畴。社会基本矛盾与民族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实际上并不是处于人类系统同一个层面的问题。由此得出结论,在国家及其关系问题上,和谐世界思想进一步体现出对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继承与发展。
       然而,作者关于和谐世界思想理论创新的探索并没有满足于此,课题研究另一个创新点,是对国家现象的新解读,即对国家的界定也颇有新意。他从人类系统存在与发展的纵横向时空统一性中把握国家问题,认为国家是文明的区域性现象,国家的社会基本矛盾性决定其是文明的基本载体和独立主体;国家的产生是内部阶级分化和外部文明发展不平衡性的产物;人与自然的本源性决定着国家是阶级性、主权性和人类性的统一,国家是一个特殊的子系统;等等。这与前述将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国际化区分开来,强调和谐世界思想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坚持与发展同样具有理论创新的是:通过明确国家是阶级性、主权性和人类性的整合,既揭示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必然性和现实性,同时也实现了对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物质生产原理的充分肯定,从而在更深层次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对于唯物史观的传承创新问题。
       应予进一步肯定的是,作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提出和探讨人类系统存在与发展的时空性问题,揭示出国家作为文明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存在与发展的独立主体以及独立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深化了世界历史理论关于东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认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与时俱进性。由此,既从历史哲学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也从实践层面较好地做到了关于和谐世界思想理论创新的系统解读,较有说服力的提出了和谐世界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特征,确立了和谐世界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我相信,冷树青教授运用系统方法解读和谐世界思想与唯物史观的传承创新关系,这种积极有效的尝试不失为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的新视角,值得肯定与鼓励;同时,由于课题自身的前沿性与基础性,研究中提出的观点应提倡争鸣与讨论,期待他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 CopyRight All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
电话:0792-8312099  传真:0792-8312099
Email:shxtxyjzx@jju.edu.cn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邮编:332005